利宝保险北分总经理梁欣鑫接受京华时报专访 谈商车费改倒逼行业转型
2016-10-25 |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 |
利宝保险北分总经理梁欣鑫 |
京华时报报道(记者 牛颖惠)今年7月份,保监会发布通知称,决定将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试点推广到全国范围。近三个月以来,该项政策顺利过渡,收效明显。日前,利宝保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梁欣鑫在京华时报金融周刊联手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共同推出的《北京保险人高端对话》中表示,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对行业提出新的挑战,保险公司将通过降低运营和业务获取成本,减少非理性竞争,从细分市场寻找更多机会,从而倒逼行业转型。
记者:政府报告以及“京版国十条”的发布,为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新动力。这对保险公司意味着什么?对行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梁欣鑫:国十条等政策的发布,把保险提升到一个国家需要的高度,原来大都是保险公司去找政府要政策支持保险发展,现在是国家鼓励保险发展。随着行业保费规模连续十几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升。
事实上,无论是偿付能力监管,还是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等政策,都一步步推动我国的保险从一种混乱发展到成为初具现代金融企业规范的行业。20年前保险行业总量比较小,在金融业中地位比较低。在中国保监会的引领下,随着行业自身的做大做强,服务能力的提升,宣传的加强,大众开始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保险。汶川地震、天津爆炸、南方洪水等灾难的发生让大众了解到保险在风险保障和经济补偿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保监会逐步放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保险资金在国内外的一些投资和并购也成为关注热点。
记者:如何看待商业车险费改在全国试点?这对于利宝保险来说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梁欣鑫:利宝是外资公司里面第一家大规模开展车险业务的公司,其它外资财产险公司,基本主要做非车险业务。利宝在美国已有104年的历史,经营稳健,在包括9·11、全球金融危机等大事件中,利宝不仅没有亏损,还有盈利。利宝在美国的客户定位就是个人和中小企业,风险标的比较分散,经营的稳健性强,在国内主要选择了车险业务作为重点发展。
不可回避的是,和其他大多数外资公司一样,我们也面临经营亏损问题。2015年全行业车险综合成本率100.4%,是略亏的。利宝保费规模小,固定成本相对较高,亏损要更大一点。
其实,商车改革按照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就目前来看对北京影响不大。因为北京地区2010年就开始施行了车险费率浮动,这几年最明显的就是车辆出险率下降了,大概降低了20%,一些小的事故发生后,不少车主选择自己处理了,整个行业的表现是出险率降低,但案均赔款呈上升趋势。
监管层也多次强调,整个商车费改的安排是一个中长期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计划通过5-8年的时间逐步优化和调整,实现整个行业平稳过渡。
行业在2003年的时候做过车险条款费率改革,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变成了一场价格战。当前推行的商车费改计划进一步加大保险公司车险定价的浮动空间,由逐步推动统一的车险示范产品过渡到个性化车险产品,未来车险将根据更多地从人、从车因素实现风险合理匹配和定价。
这对于行业提出新的挑战,因为本身车险不赚钱,保监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保险公司降低运营和业务获取成本,减少价格竞争,从细分市场寻找更多机会,倒逼行业转型。
记者:除了车险之外,其他财产保险在利宝的业务占比多高?如何看待非车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梁欣鑫:除了车险业务,利宝还有财产险、责任险、货运险、意外险等非车险业务,其中我们最看重的是国际旅行险,国际旅行险保费占到利宝整个保费收入的5%左右。近年来中国出境旅行的人数快速增长,我们作为外资保险公司,在海外拥有完善的服务网络,这是领先于中资公司的。同时,利宝还在推广碎片化的旅行保险,传统的旅行险产品是一个大而全的综合产品,包括意外伤残、医疗、航班延误、护照或行李丢失等,现在我们结合互联网的特点,通过对出境人群遇到风险种类进行大数据分析,针对在不同国家遇到的突出风险问题,细化产品责任,这样的产品价格就很便宜,而且保障更有针对性。
记者:随着保险企业的不断增多,现代保险企业的竞争,更大程度上已从单纯的业务竞争转向特色竞争,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色?哪些改变或者创新可以增加客户与保险公司之间的黏性?
梁欣鑫:外资保险公司发展都有点尴尬,现在的策略还是通过规模的增加摊薄运营成本,我们也在积累一些数据资源,为将来做准备。我们在四川开始试运营网销车险,也叫“智慧车险”,这是一款基于UBI的车险。通过定制的利宝盒子,记录行车里程、急刹车、急加油等等驾驶习惯的数据,后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区分客户驾驶行为的优劣,以积分返利的形式给到安全驾驶的客户以奖励。把急刹车等不良驾驶行为较高的驾驶者定为高风险人群,保费风险系数相应增加,第二年保费增加。我们也打算进一步在北京落地,通过不断扩大的数据积累,在未来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宽,允许保险公司自主定价后,这些积累的数据就可以作为精算定价的基础。
记者:您从事保险多少年了?能不能概括一下这些年来保险带给您最大的感受?
梁欣鑫:我1997年开始加入保险行业,从业接近20年,经历了财险市场大部分的发展阶段,最大的体会是行业越来越规范,行业地位和形象越来越好。
从前,很多保险公司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竞争手段单一,存在一些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的问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监管层的引领下,保险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有了长足提升,保险的观念也深入人心,作为一名保险从业者,我对行业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